明明沒有感冒,卻經常這裡痛、那裡也痛,伴隨著莫名憂鬱、焦慮、眩暈、耳鳴、腹瀉、便祕、頭痛等徵兆,而且反覆發作,十分困擾,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!壓力太大,往往是壓垮自律神經的「最後一根稻草」,為了抒壓,有的人會喝咖啡、紅茶、綠茶等提神,卻又擔心使症狀雪上加霜。中醫師則表示,適度飲用最愛的咖啡,可讓心情愉悅,並且採用中藥調理疏通肝氣,以及早上、睡前做腹式呼吸,就能煞住失控的自律神經。
壓力大時,總是容易焦慮、失眠,一緊張就頻尿、腹瀉,究竟是怎麼回事?在面對各種狀況時,人體會自動做出相對應的反應,然而這一切的協調運作,都和「自律神經」的作用有關。現代社會講求速度、競爭,壓力大,有時難免會讓人疲於應付,通常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,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。生活上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,但長期處於高壓力緊張的環境下,則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。
中醫師周宗翰表示,一般聽見自律神經失調,常會令人聯想到憂鬱、焦躁、失眠、耳鳴,以及心跳過快,容易累等症狀。以中醫的觀點來看,這常常跟情緒綁在一起,臨床上肝氣鬱結的體質,最容易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。常見講話快、吃飯快、一切都講求速度的A型性格人,通常屬於較易自律神經失調的「高危險群」。有一些A型性格的人,平常只要一碰到壓力,無論事件大小,反應十分激烈。尤其隨著環境惡化,心慌、呼吸困難等身體不適的次數會愈來愈多。
許多人都喜歡喝「黑色黃金」咖啡,咖啡能幫助醒腦,是讓大腦清晰的救世主。一早上班無精打采,許多人都會買一杯咖啡提振精神,專注力更集中,能提升工作效率,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,讓腦內的多巴胺增加,讓人覺得心情愉快,甚至擁有雀躍的心情,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。因此,可以觀察看看在開會時喝咖啡,讓團體的對話和互動更加流暢,也就是說,咖啡因能夠改善和提升我們的社交生活品質。
既然喝咖啡能讓人心情愉快,對於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來說,則會詢問中醫師:「西醫診斷我患有自律神經失調,我可以喝咖啡嗎?」中醫師周宗翰說:「我的答案就是:做你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,只要不過量,就有機會改善你的自律神經失調。」
事實上,情緒的低落容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。所以,如果喜歡喝咖啡,那就喝吧,但是,要注意以下2要訣:
1.勿喝過量:建議避免喝太多濃縮黑咖啡,通常建議每日不逾300毫克咖啡因,儘量控制不超過。
2.增加風味:可以在咖啡裡面多加些牛奶,如果強調口感,也可加入奶精球,目前依規定,奶精球都必需不含氫化植物油、不含反式脂肪,不但可以增加風味,而且熱量也不高(市售一顆奶精球熱量僅有約26 大卡),喝起來無負擔、口感也比較好。
除了適度喝咖啡放鬆心情,若要穩定自律神經,必須兼顧生理與心理,通常症狀明顯時,建議以中藥調理,自主神經的興奮即類似中醫所稱「陰虛陽亢」症狀,包含燥、熱、動等特性的臨床表現。壓力大也會使人情緒失控,久了肝鬱化火,於是飽受慢性疾病的折磨,包括:精神情緒的失調,使五臟陰陽失衡,再來就是人與人之間長久矛盾未解開,長期抑鬱發怒,形成強迫症等。
中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,除了施予藥物之外,治病必求治其本,也要瞭解心理問題癥結所在,給予正確的疏導建議,想開了,心結打開了,其實肝氣也疏通了。在此建議,自律神經失調的人,可以透過正確的呼吸吐納來疏通肝氣,達到穩定的作用,平常可以在早上及睡前做「腹式呼吸」,施作時盡量讓自己處在放鬆的狀態。
先進行1-2次的充分呼氣,讓空氣從肺部的底層徹底排出,使肺部呈現真空狀。
從鼻子緩慢地吸氣,再用嘴巴慢慢地吐氣,如此進行多次循環,透過鼻吸嘴吐的方式較容易上手。
吸氣、吐氣時,能明顯感受腹部的高低隆起,吐氣時要把腹部的空氣全吐光,吸氣時氣體則會慢慢使腹部隆起。
提醒,適當抒發壓力,絕對有必要,「運動」這是既簡單、又方便的減壓方法,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,讓心情變好。當生理及心理出現壓力的微訊息時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運動,快走、打球、游泳、跳舞、騎單車、溜冰都行,目的就是要放鬆緊張的心情,為壓力找到一個出口。而安排旅遊來一趟大自然之旅,近身貼近花草、樹木、大海及高山,壓力才會整個釋放。
【周宗翰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經歷: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、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、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