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宗翰中醫師表示,自律神經屬於人體周邊神經的一種,根據負責作用的不同,又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2大區塊,兩者分屬蹺蹺板的兩側,有相互調節、制衡的作用。其中,「交感神經」有助身體器官即時進入備戰狀態,隨時面對外界的突發威脅;而「副交感神經」則能幫助抑制交感神經的過度反應,讓心跳、血壓、呼吸變慢,進而讓身體機能得到適度的休息。
一般來說,在正常情況下,自律神經會由人體大腦及腦下垂體下視丘相互調節。可偏偏現代人的生活形態普遍有工作、生活壓力大、熬夜晚睡,交感神經過度作用的問題。於是,交感神經在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下,便容易使原先處於平衡狀態的蹺蹺板偏向一側,造成副交感神經難以發揮正常的調節功能,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。
周宗翰中醫師提到,一旦自律神經失調發生,便會迫使身體持續處於「戒備」、「緊張」的情形,導致身體各部位出現不適。從頭到腳可能引起頭痛、耳鳴、呼吸急促、口乾舌燥、喉嚨卡卡、心悸、胸悶、心律不整;以及腹脹、腸躁症等不適反應;甚至導致身心焦慮、夜睡不寧、精神緊張、疲勞倦怠等一連串症狀發生,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。
也正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、表現十分多元,每位患者出現的病症也不太一樣。故也導致臨床上有不少患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朋友,被迫穿梭於醫院各大內、外科之間看診;但所做的檢查又無法找出問題所在,最後落得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窘境,遲遲未找出病症發生的真正原因,無法獲得有效的改善。
沿著膽經的走向,眉頭→眉毛中心點→眉毛尾端→將食指移至眉頭處,從眉頭處由下往上平行揉按至額頭→沿著髮際線交界兩側由上往下,揉按至兩側太陽穴,持續揉按5~10秒。
周宗翰中醫師表示,正如上述所言,由於自律神經主要是由人體大腦負責調節,因此,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,中醫臨床第一步除了透過望聞問切、辨證論治了解患者體質,給予適合的藥物、方劑調理外;更常會利用針灸、頭皮針等方式,來促進頭部循環,維持人體氣機暢通。
而除了適度尋求中醫協助外,周宗翰中醫師表示,適度以雙手揉按頭部骨縫及周遭穴位;從上而下,由頭骨、胸骨、腰椎、骨盆依序刺激,並按摩人體五個窩,也是輔助調節自律神經的保健選項之一。其也在講座上和網友們分享一連串操作步驟簡單,在家就能輕鬆執行的居家穴道自我按摩保健方式,提供給大家作為日常保養參考:
首先將雙手掌心相互搓熱後伸出食指,依照下列順序以食指指腹按摩、輕敲,就是促進人體膽經、膀胱經暢通的好方法,每次進行10~15分鐘左右即可。實際操作步驟如下:
操作步驟:沿著膽經的走向,眉頭→眉毛中心點→眉毛尾端→將食指移至眉頭處,從眉頭處由下往上平行揉按至額頭→沿著髮際線交界兩側由上往下,揉按至兩側太陽穴,持續揉按5~10秒。
作用:中醫典籍認為,「膽經主決斷」,故適度揉按膽經,有輔助調節自律神經的益處。
操作步驟:從額頭中心點出發→往上輕輕敲擊至後腦杓→停留在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,輕輕揉按數下→接著將雙手掌心面向後腦杓,雙手大拇指、食指呈ㄑ字形、四指併攏,以大拇指指腹按壓頸部後方的風池穴,持續揉按5~10秒。
作用:有助暢通膀胱經、促進腦部血液循環,維持氣機暢通、改善頭昏腦脹。
操作步驟:雙手輕輕握拳,以大拇指指節處揉按耳朵上方。
作用:對於工作壓力大、頭頸筋膜緊繃的朋友來說,適度刺激暈聽區,有促進氣血循環,輔助減輕耳鳴、耳悶症狀的功效。
操作步驟:右手比讚,以手肘向內、大拇指向外的放置於胸部乳房兩點之間,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,以畫圓方式輕輕揉按。
作用:胸骨在人體還未出生前被稱為胸腺,是人體免疫調節的誘發點,適度揉按、刺激有互心、調節自律神經、抒解壓力之效,更能輔助改善心悸、胸悶症狀。
操作步驟:手掌心以空掌、避開脊椎,適度拍打腰部即可,熱敷也有同樣的效果。
作用:不少患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朋友,有腎陽虛的問題,而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,故適度拍打腰部,有助促進腎臟氣血循環暢通,輔助調整體質
操作步驟:取一地墊、瑜珈墊,仰躺於上,雙腳膝蓋彎曲往上腰部抬起,雙手抱住膝蓋,左右前後滾動。
作用:骨盆歪斜不但會影響人體體態,歪斜的骨盆更可能壓迫到人體尾椎、骶骨,干擾自律神經的運作;造成腸胃蠕動不順、消化不良、代謝能力下降,若能適度按摩、刺激骨盆周遭,放鬆骨盆周圍緊繃的肌肉,對於調解自律神經也有一定好處。
操作步驟:將右側手臂向上舉起,左手手掌心以空掌拍打右側腋下,反覆拍打25-50次,接著換邊重複上述動作。
作用:人體腋窩處有一極泉穴,適度刺激有利寬胸寧神、調和氣血;且腋下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,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提高免疫力。
操作步驟:取坐位或站姿,一側上肢伸直、肘窩向上,用另外一隻手以虛掌施力拍打肘窩,兩側交替拍打各約100次即可。
作用:肘窩位於手臂肘關節前方的三角形凹陷處,是人體淋巴、經絡非常密集的地方。經常揉按肘窩有助行氣活血、刺激人體經絡循環,輔助調節自律神經。
操作步驟:適度熱敷,或沿著肚臍外圍,從自己的右手邊開始,以ㄇ字形繞圈依序按揉至左手邊。
作用:肚臍窩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、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,名為神闕穴。適度刺激能發揮安神寧心、舒肝利膽、調和氣血、通利三焦的作用;對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焦慮、憂鬱和睡眠障礙問題,有很大的幫助。
操作步驟:手掌心以空掌拍打腰椎兩側「腰骶窩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腰眼」的人體腰骶部的凹陷處,每次以正常速度,拍打3~5分鐘左右即可。
作用:人體腰椎周邊遍布大量的自律神經,長期處於不當的姿勢下,肌肉過度僵硬、緊繃,便容易壓迫到位於脊椎周邊的神經組織、干擾神經平衡。因此,若能適度活動此處,對於調節自律神經有一定好處。
★膕窩
操作步驟:取坐位,雙手掌心成空掌,拍打雙腳膝蓋後方凹陷處的膕窩。
作用:膕窩同時也是中醫委中穴的位置,裡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,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、緩解痙攣的功效。
【中醫師小叮嚀】:
除了教大家從「頭」開始,按摩頭骨、胸骨、腰椎、養好骨盆;並適度按摩人體五個窩,來幫助改善、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外。周宗翰中醫師也提到,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,避免相關症狀反覆發生,日常生活中也應盡量避免過度攝取咖啡、茶等刺激性的飲品。民眾平時也可以多做中醫所謂的呼吸吐納,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腹式呼吸,對於調節自律神經、維持身心平靜,更是益處良多。
【周宗翰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經歷: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、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、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