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年期是轉折,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
女性大約在 45 至 55 歲 之間會逐漸步入更年期。隨著卵巢功能下降、雌激素分泌減少,身體可能出現一系列變化,包括:
潮熱盜汗、心悸失眠、情緒起伏、記憶力下降、陰道乾澀、骨質疏鬆、關節痠痛、代謝變慢與體重增加等。
初鳴堂中醫診所陳欣如中醫師 指出,這些現象並非疾病,而是自然的生理過程。中醫認為更年期屬於「腎氣漸衰」的階段。腎主生殖、藏精,當腎陰不足或腎陽虛弱,就會導致陰陽失衡,產生各種不適。因此,調理的核心在於 補腎調肝、健脾養心,幫助五臟氣血恢復平衡,減少更年期不適。
中醫調養思路:藥食同源、內外兼顧
穴位按摩
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 3 至 5 分鐘,以產生痠脹感為宜,可緩解潮熱、心悸與失眠。
三陰交:位於小腿內側,腳踝骨尖上約四指寬處。可調和脾腎、改善潮熱與月經不調。
太溪:位於腳內側腳踝後方凹陷處,能補腎陰、安神助眠,對心悸與盜汗有助。
合谷:手背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凹陷處,有助行氣活血、放鬆情緒與舒緩頭痛。
局部熱敷
若出現腰痠或手腳冰冷,可於腰部熱敷或艾灸以促進循環。
每次約 15~20 分鐘,溫度維持 40~50°C。
若熱敷墊直接接觸皮膚,建議不超過 45°C,以免燙傷。
皮膚敏感或年長者應特別注意安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