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椎間盤突出 #中醫治療 #腰椎間盤 #中醫鬆筋 #氣滯血瘀 #腰背痛 #痠麻疼痛 #中醫復健 #針灸治療 #經絡調理 #中醫止痛 #自我保養 #中醫養生
#翰鳴堂#睿鳴堂 #頤鳴堂#初鳴堂#周大翔 #中醫師 
椎間盤突出(俗稱軟骨壓迫神經)是現代人常見的腰背疾病,尤其好發於上班族、長時間久坐族與勞動者。
常見的發作情況是:彎腰搬東西、打噴嚏或突然用力後,劇烈腰痛與腿麻瞬間出現,甚至痛到無法走路、坐立難安。
**周大翔中醫師(初鳴堂中醫診所)**指出,許多患者在核磁共振(MRI)檢查後被診斷為「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」,但這並不代表一定要開刀。
椎間盤位於脊椎骨之間,像一個「吸震軟墊」,主要由髓核與纖維環構成,用來緩衝身體壓力。
當長期姿勢不良、彎腰負重或久坐導致壓力不均時,髓核可能穿出纖維環,壓迫到神經根,形成椎間盤突出。
好發部位: 腰椎L4-L5、L5-S1
典型症狀:
下背痛、臀部酸脹
坐骨神經痛(腰至腿部放射痛)
下肢麻木、刺痛、肌力減弱
嚴重者影響大小便功能(馬尾症候群)
許多患者一聽到「神經壓迫」就焦慮,但其實MRI影像不代表病情嚴重程度。
研究顯示,約30%的無症狀成年人在MRI上也能看到輕微突出。
周大翔中醫師提醒:
「是否開刀,關鍵不在影像,而在功能受損程度。」
當出現肌力明顯下降、大小便失控等神經症狀,才屬開刀指標。
若僅為疼痛、麻木,大多可先進行3個月以上保守治療。
常見保守治療包括:
復健運動
消炎與止痛藥物
物理治療
針灸與中醫針刀治療
針刀治療結合中醫經絡與現代解剖概念,使用極細針具深入深層筋膜與韌帶組織,鬆解沾黏、釋放張力、改善循環。
治療重點不在「削掉突出部位」,而是鬆開造成拉扯與壓迫的肌筋膜結構。
周醫師指出,常見的三大“壓力結”包括:
腰方肌、多裂肌、髂腰肌:長期僵硬導致椎體受力不均。
骶棘韌帶與棘間韌帶:老化或緊繃,加重神經壓迫。
臀中肌、梨狀肌:坐骨神經痛的常見「卡點」。
透過針刀鬆解,可改善血液循環、減輕神經壓力、提升組織修復能力。
38歲工程師陳先生,長期久坐與開車,突發嚴重腰痛與右腿放射性刺痛。MRI顯示L5-S1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,原被建議手術。
經周大翔中醫師診治後,採針灸+針刀鬆解+核心運動訓練保守療法,每週1次,共10次療程:
第4次:疼痛減半、腿麻改善70%
第7次:可自行上下樓梯
第10次:恢復慢跑、健行
半年追蹤症狀穩定,免開刀、無後遺症。
周醫師建議,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按壓**「承筋」與「承山」**兩大穴位,舒緩腰腿僵硬與坐骨神經壓力。
1️⃣ 承筋穴
位置:小腿肚中央(腓腸肌最鼓起處)。
功效:放鬆腿後肌群、減緩腰腿牽引痛。
2️⃣ 承山穴
位置:小腿後側,腳跟上約1/3肌肉凹陷處。
功效:舒緩小腿緊繃、減少坐骨神經壓迫。
按摩建議:
每日以拇指按壓各穴30秒 × 3~5次,感覺微痠即可,避免過度用力。
搭配熱敷與伸展,能有效減輕痠麻不適。
文章引至 : 早安健康網
翰鳴堂/睿鳴堂/頤鳴堂/初鳴堂中醫診所永遠關心您的健康
→翰鳴堂預約專線:02-2559-8539
→睿鳴堂預約專線:02-2391-9396
→頤鳴堂預約專線:02-2719-9339
→初鳴堂預約專線:02-8768-16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