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長時間滑手機、久坐電腦前工作,導致頸部長期承受壓力,頸椎病成為常見的都市文明病。許多人一開始只是肩頸痠痛,卻忽略其實已是頸椎病的早期警訊。本文將帶你認識六種類型的頸椎病,並深入探討中醫如何透過中藥、針灸、拔罐等療法,從根本改善問題、緩解壓迫、恢復頸椎健康。
現代人長時間滑手機、久坐電腦前工作,導致頸部長期承受壓力,頸椎病成為常見的都市文明病。許多人一開始只是肩頸痠痛,卻忽略其實已是頸椎病的早期警訊。本文將帶你認識六種類型的頸椎病,並深入探討中醫如何透過中藥、針灸、拔罐等療法,從根本改善問題、緩解壓迫、恢復頸椎健康。
頸椎病泛指因頸椎退化、椎間盤突出或結構異常所導致的一系列症候群,會影響周圍肌肉、神經、血管等結構。中醫師周大翔指出,久坐、低頭姿勢不良、壓力大是現代人頸椎病高發的主因。若長期不理會頸部僵硬、痠痛、手麻等症狀,可能演變為神經壓迫或血液循環障礙。
主要是肌肉筋膜發炎所引起,會出現上背部與後腦疼痛、頸部歪斜、活動受限。
因骨刺或椎間盤壓迫頸神經,出現肩臂、手指麻木,常在夜間或長時間同一姿勢後惡化。
椎動脈受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,造成頭暈、耳鳴、視線模糊,與頸部轉動密切相關。
影響頭面部、胸部與內臟,可能出現心悸、喉嚨異物感、眼部不適,為交感神經異常引發。
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壓迫,會有下肢無力、麻木、走路不穩,甚至大小便控制障礙。
同時出現兩種以上類型症狀,病情較嚴重,需綜合治療。
透過活血化瘀、清熱解毒、補益氣血藥方,改善局部氣血循環,減少神經卡壓與發炎物質堆積。
選用頸肩部常用穴位,如風池、肩井、大椎等,刺激經絡運行,改善頸椎張力與血流。
可針對淺層筋膜進行負壓吸拔,幫助緩解肌肉緊繃與瘀阻氣血,減輕疼痛。
對於症狀嚴重的頸椎病,例如骨刺壓迫、椎間盤突出、筋膜沾黏等,中醫會透過筋膜針、針刀與徒手鬆解技術,進行深入治療。
初期頸椎病症狀輕微,很多人僅靠止痛藥或痠痛貼布緩解症狀,實則忽略了真正的病因。中醫強調從結構、氣血、筋膜三個層面同步處理,並建議患者:
• 避免久坐、定時活動
• 使用正確枕頭支撐頸椎
• 減少長時間低頭滑手機
• 配合針灸、藥物或筋膜調理盡早治療
頸椎病不只是「痠痛」這麼簡單,若未妥善處理,可能引發神經壓迫、行動困難等嚴重後果。透過中醫辨證論治、適當治療與日常保健,能有效減緩症狀、阻止惡化,重拾健康生活。
圖/文章引至 : 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