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師解析食物中毒急性期與緩解期用藥差異!食安風險高峰必知照護重點
每年 5 至 10 月是台灣食物中毒的高峰期!根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,炎熱天氣導致食品保存不易,食安問題備受關注。中醫師周大翔指出,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包括: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脫水等,甚至可能出現意識模糊、虛弱等情形。中醫治療會依「急性期」與「緩解期」區分處方,對症用藥,有助於快速緩解症狀並恢復腸胃機能。
常見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?嚴重恐需住院
什麼是食物中毒?
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受污染食材或含病原微生物、有毒化學物質的食品,造成腸胃系統疾病。若兩人以上食用相同食品後出現類似症狀並檢出相同病原,即可能構成食品中毒事件。
典型症狀包括:
腹痛、腹瀉
嘔吐、脫水、小便量減少
發燒、頭暈、頭痛
血便、膿便(嚴重時)
意識變化、極度虛弱
根據周大翔醫師觀察,一般症狀持續約 1~3 天,嚴重可達 7~10 天,若出現高燒、脫水導致低血壓、暈眩,應及時就醫或住院治療。
腸胃炎與食物中毒差在哪?中醫教你辨別關鍵
很多人將腸胃炎與食物中毒混為一談。周大翔指出,腸胃炎多因體質虛弱、壓力、氣候變化,加上暴飲暴食引發發炎,而食物中毒則是明確與「攝入污染食物」有關。
臨床上醫師會先追溯飲食來源、確認是否有群聚情況,嚴重時則檢驗體內病毒、細菌或毒素以確認病因。
【中醫治療】食物中毒急性期 VS 緩解期用藥有差
急性期:重在清熱解毒、止瀉止吐
當出現腹瀉、嘔吐、脫水等急性腸胃症狀時,常見處方為:
葛根芩連湯
白頭翁湯
藿香、蒼朮、茯苓、芍藥等加減應用
*/功效:清熱解毒、抗菌、調節腸胃蠕動,幫助毒素排出體外。搭配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、枳實等理氣藥材
*/功效:幫助腸胃恢復蠕動、改善脹氣、提升消化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