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?中醫針刀治療免開刀,2大穴位改善腰痛腳麻

#椎間盤突出 #腰痛 #腳麻 #免開刀 #針刀治療#中醫穴位#坐骨神經痛 #穴位按摩舒緩腰痛 #馬尾症候群
#腰椎神經壓迫 #核磁共振椎間盤異常 #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 #中醫針刀
#翰鳴堂 #睿鳴堂 #頤鳴堂 #周大翔中醫師

椎間盤突出是許多上班族、勞工與運動族群常見的腰背疾病之一,常因彎腰搬重物、久坐或打噴嚏後突然出現腰痛與腿麻症狀,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或坐立。面對影像報告顯示的椎間盤突出,真的需要馬上手術嗎?本文帶你了解何時該開刀、中醫如何透過針刀與穴位調理達到非侵入式改善,以及日常居家自我保養的方法。


椎間盤為何會突出?原因與成因說明

中醫師周大翔指出,椎間盤是脊椎骨間的「軟墊」,由髓核與纖維環構成,負責吸收壓力與震動。當長期姿勢不良、搬重物或椎間盤老化,內部髓核可能穿破纖維環,壓迫周圍神經,形成「椎間盤突出」。


椎間盤突出常見症狀

  • 下背疼痛

  • 臀部酸脹感

  • 坐骨神經痛(從腰延伸至腳底)

  • 肢體麻木、刺痛

  • 肌力減弱

  • 嚴重時可能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(馬尾症候群)

**常見病變部位為:**L4-L5與L5-S1腰椎段。


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?開刀與否的關鍵判斷

許多患者在MRI發現椎間盤突出後,會立即擔心需要手術。但周大翔指出,研究發現,高達30%的無症狀成年人也有影像上的輕度椎間盤突出。

是否需要手術,應依以下條件判斷:

  • 持續性肌力明顯下降

  • 大小便功能失控

  • 無法以保守治療改善症狀

若無上述情形,大多數患者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改善。


保守治療為首選:中醫針刀治療助緩解神經壓迫

對於無急性神經損傷的患者,中西醫皆建議優先進行3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,包括:復健、藥物、物理治療、針灸與中醫針刀治療

什麼是針刀治療?

針刀是比針灸更深入的療法,利用極細針具鬆解深層肌筋膜、韌帶與沾黏區域,改善壓力與神經刺激。治療重點並非針對「突出的椎間盤」,而是調整周圍組織張力,提升椎體穩定度。

常見調整部位包括:

  • 腰方肌、多裂肌、髂腰肌:穩定肌肉緊繃

  • 骶棘韌帶與棘間韌帶:老化或緊張造成壓力

  • 臀中肌與梨狀肌:與坐骨神經壓迫密切相關


實際案例:工程師腰痛腳麻免動刀,10次針刀重回正常生活

一位38歲男性工程師,因長期久坐與開車,突然出現腰痛與右腿放射性麻痛。MRI顯示L5-S1椎間盤壓迫神經,西醫建議手術。經中醫周大翔進行10次針刀治療與核心運動訓練,患者恢復良好:

  • 第4次後,疼痛減半,麻感改善70%

  • 第7次後,能穩定行走、上下樓梯

  • 第10次後,恢復慢跑與健行,免於開刀治療

  • 半年追蹤,狀況穩定,無再復發



日常保養:按壓2大穴位,舒緩腰腿不適

中醫建議可搭配日常穴位按摩,幫助放鬆肌肉與神經路徑,減緩疼痛與麻木。

1. 承筋穴

位置:小腿肚中心,腓腸肌最厚處
功效:放鬆腿後肌群、緩解坐骨神經牽引痛

2. 承山穴

位置:小腿後側,小腿與腳跟交界凹陷處
功效:舒緩小腿僵硬、間接降低神經壓迫

按摩方式:
每日按壓30秒,重複3~5次,以微痠為宜,避免過度用力。


結論:影像異常不代表必須手術,中醫針刀是重要選項

椎間盤突出雖令人憂心,但並非每位患者都需要動刀。只要沒有出現急性神經損傷,多數患者都可透過中醫針刀與復健治療改善症狀。搭配日常保養穴位的刺激,有助於延緩病情惡化,是有效又溫和的非手術治療途徑。

如需更深入瞭解「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」、「針刀治療適應症」或「中醫穴位調理方式」,可洽專業中醫診所評估。

作者:周大翔中醫師  /文章引至   健康2.0 許佳慧/台北報導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