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節氣養生吃什麼好?
中醫推薦加味甘草茶除濕防過敏,改善濕疹與蕁麻疹
2025年清明節落在4月4日,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結合民俗節日與氣候轉變的時刻。此時天氣變化劇烈、濕氣上升,容易引發濕疹、蕁麻疹、鼻過敏、關節痠痛等問題。中醫師建議透過飲食調整與生活作息管理,達到健脾去濕、疏肝理氣的養生效果。
清明節氣的氣候特性:乍暖還寒、濕氣重
清明節氣象徵春意盎然、萬物復甦,但同時也是風邪與濕邪最易侵襲人體的時候。
清明節氣氣候特點:
晝夜溫差大
梅雨季濕氣重
易感冒、過敏、精神疲倦
中醫提醒:此時應首重保暖與除濕,以保護脾胃、提升免疫力。
清明節氣常見症狀與調養建議
清明時節易出現下列症狀:
常見症狀 | 調養方式 |
---|---|
過敏性鼻炎、濕疹、蕁麻疹 | 除濕、避免發物、食用健脾食材 |
關節痠痛、全身倦怠 | 保暖、避免受寒、適度運動 |
情緒煩躁、消化不良 | 疏肝理氣、穩定情緒、少吃油膩辛辣食物 |
清明養生吃什麼?推薦健脾除濕又抗敏的食物
建議多吃
健脾除濕類:薏仁、紅豆、茯苓、四神湯、山藥、白蘿蔔、胡蘿蔔、芹菜
水果類:蘋果、芭樂
提升免疫力食材:枸杞、紅棗、黃耆
建議少吃(易引發發炎與過敏)
油炸物、辣椒、加工食品
海鮮、筍類、羊肉
糯米類(難消化、助濕)
清明潤餅這樣吃更健康
傳統潤餅內餡多油、高糖,高血壓、糖尿病族群需特別注意。建議改良吃法:
換成全麥潤餅皮
內餡選擇汆燙雞絲取代紅燒肉
使用無調味堅果粒取代花生糖粉
清明節氣茶飲推薦:加味佛手柑茶與茯苓甘草茶
佛手柑養氣茶(疏肝理氣,提升免疫力)
材料:
佛手柑 5g
黃耆 5g
枸杞子 3g
紅棗 3顆
香附 4g
做法:
將所有材料加入 1 公升清水中煮沸,悶煮 15 分鐘,可加少許冰糖增加風味。
功效:
疏肝理氣(佛手柑、香附)
補氣固表(黃耆)
補腎明目(枸杞)
健脾和胃(紅棗)
茯苓甘草茶(柔肝除濕,舒緩過敏)
材料:
甘草 5g
茯苓 10g
茵陳 10g
白芍 3g
紅棗 2–3顆
做法:
所有材料加入 1 公升水中,煮沸後再煮 10 分鐘,放涼後即可飲用。
功效:
健脾去濕(茯苓)
平肝益脾(白芍)
清熱利濕(茵陳)
鎮定情緒、緩解肌肉緊繃(甘草、紅棗)
清明節氣生活習慣建議
穿著洋蔥式穿搭,隨氣溫增減衣物
少碰冷飲與甜品,避免脾胃濕重
飯後靜坐,減少3C使用,讓氣血歸脾
可做太極、瑜珈、散步,穩定肝氣,預防情緒波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