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息肉與中醫調理:預防大腸癌的保健秘訣

#大腸息肉 #大腸癌 #中醫調理 #腸道保健 #健康飲食 #穴位按摩

現代人飲食精緻、愛吃高脂高熱量食物,加上久坐少動,導致肥胖問題加劇,也間接提升了大腸息肉的發生風險。大腸息肉雖然不一定會癌變,但統計顯示,約有九成的大腸癌是從息肉演變而來。隨著年齡層下降,預防大腸息肉及其癌變,已成為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。

大腸息肉與癌變的風險因子

大腸息肉是指大腸黏膜的不正常增生組織,通常無症狀,只有當息肉過大或癌變時,才可能出現腹痛、出血或排便異常。大腸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:

  1. 發炎型:多屬良性,通常由慢性炎症引起。

  2. 增生型:也屬良性,發生於腸道上皮過度增生。

  3. 腺瘤型:高風險,約60-80%可能癌變。

高風險族群:6大危險因子

  1. 家族史:家族中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病史者。

  2. 年齡因素:50歲以上者風險提高。

  3. 肥胖:體重過重會增加癌變機率。

  4. 高脂飲食:紅肉和精緻食品攝取過多。

  5. 缺乏運動:腸道蠕動減弱,增加便祕風險。

  6. 抽菸喝酒:菸酒習慣會加速癌變。

體重過重、肥胖的人可能引起大腸癌化。

中醫調理:分型治療大腸息肉

中醫認為,大腸是傳導之官,息肉形成與氣滯血瘀、熱毒和痰濕有關。治療上依據不同證型給予適當調理:

  • 氣滯血瘀型:適合使用木香檳榔丸,疏肝理氣。

  • 熱毒型:承氣湯可通腑瀉熱。

  • 痰濕型:藿香正氣散,健脾化濕。

護腸道3穴位,可每天按揉疏通腸胃經絡。

保護腸道的3大穴位

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按摩以下穴位,可促進腸胃功能:

  1. 合谷穴:位於手背虎口處,有助腸胃消化。

  2. 上巨虛穴:外膝眼下六寸,有助行氣化瘀。

  3. 天樞穴:肚臍旁三橫指,可促進腸道蠕動。

清腸食療:清腸蔬菜糙米粥

材料:花椰菜30g、香菇20g、木耳適量、海帶適量、糙米一杯。

做法:將糙米浸泡後煮沸,加入切碎蔬菜,小火續煮至熟爛。

功效:潤腸通便,促進腸道健康。

中醫師小叮嚀

想預防大腸息肉和大腸癌,需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。避免高脂高油,增加膳食纖維攝取,規律運動和戒菸限酒。腸道健康管理應從年輕開始,及早調整飲食和作息,才能遠離大腸癌威脅。

作者:康涵菁中醫師

來源: 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