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足底筋膜炎痛過的人,就知道有多難受!中醫師提醒腳掌長期用力的3種職業的人,要特別留意。
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吳文誠指出,常見會導致足底筋膜炎惡化的因素包括久站、體重過重、扁平足或高足弓、運動傷害等,其中又以櫃姐、三鐵選手、體力勞動者最常出現相關症狀。
他舉例說明,有位26歲的櫃姐林小姐早上起床踩到地板時,腳底就會傳來劇烈的刺痛感,連續幾天下來,一想到下床腳會貼地,立馬就是一陣痛,怕得不得了。林小姐曾嘗試過拉筋、熱敷、服用止痛藥等方式來緩解疼痛,卻都未能明顯改善症狀。
吳文誠說,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與腳跟的扇形結締組織,從腳跟延伸到五個腳趾,直接承擔了身體在站立時與地面接觸的大部分面積。在日常生活中,足底筋膜難免會因為過度的壓力而產生小裂傷。當身體的支撐或出力稍有不均,超過足底筋膜的自身修復能力時,就容易誘發足底筋膜發炎而造成疼痛。
許多患者因為足底筋膜炎或踩地痛等困擾到中醫診所就診時,醫師告知「要針灸頭皮」來治療時,都會感到十分驚訝。吳文誠表示,事實上,全身的筋骨症狀都可以透過在頭皮下針而立即獲得改善。他解釋,發炎與各種酸麻脹痛都是來自大腦的訊號,藉由刺激頭皮下肢區的對應點,不僅能讓足底當下止痛,更能改變身體慣性的發力方式,降低發炎反應。
針灸後雖然能暫時緩解,但過沒多久又再次復發的患者,吳文誠提醒,需要進一步搭配服用中藥來調理足底筋膜。根據中醫理論,足底筋膜屬於膀胱經的範疇,因此使用走督脈、膀胱經的中藥如鹿角、葛根、杜仲等藥材都能緩解疼痛。
解決了急性疼痛後,患者應該持續保養,避免疼痛再來打擾,不妨利用時間在家按摩以下3個穴位:
位於小腿正後方,伸直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呈現尖角狀凹陷處。
位於小腿外側部,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。中醫有「筋會陽陵」的說法,此穴專治各種筋骨之傷。
位於頭頂正中央稍後方,兩耳尖連線與鼻樑向上延伸線的交會處。從全息針灸的角度來看,頭頂可對應足底,因此可用來治療足跟痛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