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觀點解析失智症!針灸+食療有效延緩認知退化

#失智症#中醫治療失智症#針灸改善認知退化#百會穴#四神聰穴#足三里穴#合谷穴#中醫食療#失智症茶飲#中醫延緩失智#周大翔醫師#八段錦#認知功能退化#長照保健#失智預防

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,影響記憶、思考、行為與日常生活能力。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,越來越多家庭面臨親人罹患失智症的挑戰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失智症屬於「痴呆」範疇,透過針灸、穴位按摩與食療方法,有機會延緩病程,改善患者生活品質。

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指出,透過頭部穴位的針灸搭配四肢氣血調理,可提升腦部灌流,刺激細胞活性,並透過中藥茶飲與日常互動練習,達到穩定病情與延緩退化的目標。

失智症類型與症狀:早期常被誤認為自然老化

失智症初期症狀與老化類似,容易被忽略,後期則會出現以下狀況

  • 記憶力衰退

  • 性格與行為異常

  • 易怒、憂鬱、焦躁

  • 判斷力下降

常見類型包括:

  • 退化性失智症(如阿茲海默症、路易氏體失智症)

  • 血管性失智症

  • 混合型失智症

影響因素可能包括藥物副作用、內分泌疾病、新陳代謝異常、情緒壓力、腦部創傷等。

中醫解析失智症:陰陽兩虛與氣滯血瘀並存

中醫將失智症病機歸因於「腎虛精虧、腦髓不足」與「氣滯血瘀、心腎不交」,認為主病臟腑為心與腎。周大翔醫師表示:

  • 腎主先天,藏精生髓,腎虛會影響腦部功能。

  • 心主神明,控制情緒與認知,心腎不交會導致神智失常。

  • 老年人因氣血衰退,精氣耗損,造成腦絡不通、髓海空虛,進而誘發認知退化。

4大穴位按摩助改善失智症症狀

1. 百會穴(督脈)

位置:頭頂正中央,兩耳尖連線中點
功效:醒腦開竅、升提陽氣
方法:每天早晨按壓10~15分鐘,有助改善認知與情緒

2. 四神聰穴(經外奇穴)

位置:圍繞百會穴,前後左右各1寸處共4點
功效:強化百會穴效能、提升記憶力
建議與百會穴同步按壓,增強腦部氣血供應

3. 合谷穴(手陽明大腸經)

位置: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
功效:開竅清神、疏通經絡
方法:早晨按壓10~15分鐘,促進頭部與臟腑氣血流通

4. 足三里穴(足陽明胃經)

位置:膝下3寸,小腿前外側
功效:補脾益氣、促進消化與氣血生成
可協助氣血上行至腦部,穩定認知功能

食療配方:補氣養腦養生茶

中醫食療搭配針灸療法能有效改善腦部微循環,周大翔醫師推薦以下茶飲:

配方:黃耆10g、黨參5g、川芎3g、枸杞5g
做法:加入300cc熱水悶泡30分鐘,可重複沖泡至無味
功效:補氣養血、活血通絡、提升腦部灌流

生活調養建議:八段錦與太極操助腦部活化

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記憶斷裂與時間錯亂的現象,周醫師建議:

  • 經常與患者對話互動,刺激記憶與語言能力

  • 練習八段錦養生太極操,肢體記憶與呼吸吐納能同步訓練認知與微循環功能

  • 規律作息與營養攝取,穩定情緒、延緩退化

結語:中醫整合療法助延緩失智

面對失智症的挑戰,唯有透過「辨證施治、針藥並用、內外調和」,才能真正穩定病情與延緩退化。周大翔醫師以中醫整體觀,從頭部經絡到四肢穴位、再搭配食療調養,提供患者與家庭更有希望與品質的照護方案。

作者:周大翔中醫師

來源:健康醫療網/記者張慈恩報導
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