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痛非痔瘡,竟是子宮內膜異位!中醫化瘀緩解不適


莊可鈞中醫師|

文章引至  中國時報 林周義/台北報導

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,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現出的症狀多元,除痛經或是下腹悶脹感外,也曾見過月經來時鼻腔出血的病例。(李念庭攝)

一名在銀行工作的26歲女性,上班需要久坐,生理期無痛經,卻常感覺肛門刺痛,原以為是痔瘡總在行經期發作,後來發現刺痛頻率與疼痛感愈來愈嚴重,便意頻頻,有時水瀉,有時想上卻上不出。醫師判定她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性非常高,經針灸、中藥調理2個月,已很少感覺到刺痛,月經來時也不需再向公司請假。

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,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多元,除痛經或下腹悶脹感,也曾見過月經來時鼻腔出血的病例。子宮前方是膀胱,後方是直腸,如果病灶靠近直腸,甚至直接壓迫直腸,就會感到肛門疼痛,有些患者甚至月經結束後,肛門口還在隱隱作痛,誤以為是痔瘡作怪,更嚴重者會影響食慾,或出現腹瀉、血便、排便疼痛等,與大腸癌症狀雷同,差別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只會在月經周期間或月經後出現,建議患者去西醫做檢查,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。

莊可鈞說,中醫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原則是穩定內膜,改變子宮環境,常使用活血化瘀,軟堅散結的中藥,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退化、萎縮。肛門疼痛者可藉針灸緩解,甚至可用刮痧改善子宮腔體的微循環,預防子宮血管的瘀阻,放鬆筋膜的緊張感。

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在骨盆腔裡常有反復充血、發炎狀態,在中醫觀點,是一種濕熱症狀。如因此導致巧克力囊腫過大,或子宮粘黏嚴重,影響生育,建議先以手術或電燒方式來處理。西醫切除病灶後,再靠中醫改變子宮環境、調節穩定內膜。

莊可鈞提醒,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時不要亂吃補品,如四物湯、中將湯、八珍、十全等。自己亂補一通,往往使疾病更快復發。使用中藥前,務必先詢問中醫師。


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