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、壓力大害汗皰疹發作,搔癢難耐!吳宛容中醫師:4招防汗皰疹上身

吳宛容中醫師

文章引至  By 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

工作壓力大、經常失眠,加上天氣溫度、濕度變化劇烈,小心容易誘發汗皰疹,使手部搔癢難耐。中醫認為汗皰疹多因體質與外在影響,主要表現為「濕熱」,所以,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有4妙招可預防;另外,治療汗皰疹的方法必需使用「清熱利濕」的中藥,因此推薦飲用祛濕茶,以及使用外洗方劑,達到內外合治,效果更好。

1名37歲的林小姐,手掌反覆起水泡已多年,水泡多發生在手指邊緣及指縫中間,不只起水泡更是會搔癢難耐,嚴重更是癢到無法入睡。於是前往西醫皮膚科治療,西醫診斷為汗皰疹,服用抗組織胺及外擦類固醇之後,不適症狀仍然反反覆覆、時好時壞,於是前往中醫就診,希望尋求有效治療。

汗皰疹成因有哪些?

收治患者的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汗皰疹屬於手部濕疹的一種,病因至今不明,一般認為是過敏性的皮膚炎表現,多和本身體質、遺傳、情緒壓力及接觸過敏原有關。常見手指手掌或腳底長出小水皰,感覺奇癢無比,破裂後甚至容易發炎,形成濕疹性皮膚炎

中醫看汗皰疹體質,多為濕熱體質

汗皰疹在中醫稱為「螞蟻窩」,古籍《瘍醫大全》:「螞蟻窩多生手足,形似蟻窩,儼如針眼,奇癢入心,破流脂水。」中醫認為汗皰疹受內在體質和外在因素的影響。體質多表現為「濕熱」,而台灣又屬於海島型氣候國家,氣候偏濕熱,所以每到季節變化症狀就會加重

中醫治療汗皰疹,使用清熱利濕中藥

汗皰疹在中醫的治療上可以使用「清熱利濕」的中藥為主,像前述的患者林小姐,治療中藥使用「四妙散」清熱利濕為主搭配祛風止癢的中藥地膚子、白蒺藜等,再搭配中藥外洗方,治療一個月後,搔癢感已消除。

汗皰疹在中醫的治療上可以使用「清熱利濕」的中藥為主。

4招避免汗皰疹找上門

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汗皰疹和體質因素息息相關,所以平時飲食及生活習慣也需要改變,包括,

1.保持睡眠充足:

熬夜或作息不正常、睡眠不足,容易誘發發炎因子,使汗皰疹發作。

2.避免壓力過大:

汗皰疹常隨著情緒或是身體的壓力出現,所以,需要適當的緩解壓力,避免壓力過大。

3.少燥熱飲食:

飲食上也應避免攝取過於燥熱的食物,例如燒烤、油炸、辛辣等食物,以及像芒果、龍眼、荔枝等較為熱性的水果也應避免。

4.少冰涼食物:

此外,因中醫認為「脾主濕」,太過寒涼的食物容易傷脾胃,造成濕氣停留在體內而加重汗皰疹的症狀,所以飲食上也應避免吃太多冰品與冰涼飲料等。

飲食上也應避免攝取過於燥熱的食物,例如燒烤、油炸、辛辣等食物,以及像芒果、龍眼、荔枝等較為熱性的水果也應避免。

此外,生活上也應避免過度接觸清潔劑,若是需要洗碗時,也應穿戴手套,避免直接接觸化學藥劑,不小心造成過度刺激。另外,也應讓雙手保持乾燥,不要長時間穿戴手套,避免通風不佳、太過悶熱,都可能誘發汗皰疹

中醫治療汗皰疹:祛濕茶飲+外洗方劑

針對有汗皰疹困擾的患者,吳宛容中醫師推薦飲用以下一道祛濕茶,並且再加上外洗方劑,雙管齊下,達到較佳治療效果:

四妙祛濕茶

材料:黃柏2錢、牛膝2錢、薏苡仁5錢、蒼朮2錢。

作法:將上述藥材洗淨後加入1000cc的水煮沸,至500cc後即可飲用。

功效:黃柏清熱除濕;牛膝利水通淋、補肝腎;薏苡仁、蒼朮健脾除濕,合用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。

但須注意此茶飲較適用於濕熱型體質,若為寒性及陰虛型體質則不適用,建議還是需詢問專業中醫師。

除了內服藥,也要搭配外洗外敷劑,達到更佳療效。

外洗方劑

材料:龍膽草一兩、甘草一兩、馬齒莧一兩。

作法:材料加2000cc水浸泡一小時,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,放涼後冷濕敷,每日2-3次,每次15~20分鐘,可緩解搔癢不適。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