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清明節氣 #去濕氣 #養肝護體 #中醫養生 #保暖去濕 #四神湯 #紅豆湯 #薏仁 #健康保健
清明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,意指「清潔明亮」,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。此時氣溫回升,雨水增多,乍暖還寒,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,特別是風邪與濕邪。因此,清明養生應以「保暖去濕」為重點。
清明節氣特點:濕氣重,養肝防過敏 清明是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節日。隨著氣溫上升,雨水頻繁,空氣濕潤且清新,自然界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但由於早晚溫差大,濕氣攀升,人體容易因濕邪入侵而引發過敏性鼻炎、濕疹、蕁麻疹、四肢關節痠痛及精神疲倦等症狀。
中醫師吳宛容建議,清明節氣養生要注重「去濕養肝」,可多攝取具有利濕排水、疏肝解鬱的食物,例如四神湯、薏仁、紅豆,並搭配清淡飲食,減少辛辣、油膩和加工食品,以降低身體濕熱。
四神湯
食材:蓮子、山藥、茯苓、薏仁、豬肚
功效:四神湯具有健脾去濕、強化消化系統的作用,適合在清明節氣飲用。
薏仁紅豆湯
食材:薏仁、紅豆、冰糖
功效:薏仁紅豆湯能健脾利濕、消腫除痰,是去濕首選。
魚腥草燉雞湯
食材:魚腥草、雞肉、枸杞
功效:魚腥草有清熱解毒、去濕排毒的效果,與雞肉燉煮可補中益氣。
菠菜山藥湯
食材:菠菜、山藥、紅棗
功效:養肝益腎、補脾健胃,適合在清明節氣調理肝脾功能。
保暖防濕:隨身攜帶薄外套,防止早晚溫差過大。
清淡飲食:避免油炸、辛辣及發物,減少過敏風險。
適量運動:促進代謝,防止濕氣堆積。
清明節氣氣候多變,重視養生有助於去濕排毒及養肝護體。善用以上四款去濕料理,有助於提升免疫力、減少過敏反應,讓身體在季節轉換中保持健康!
來源: 作者:黃慧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