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歲的陳小姐(化名),在三個月的中醫減重療程中,無需挨餓也無需激烈運動,就將體重從77公斤成功減至63公斤。這段歷程引發許多有減重需求者的好奇:中醫減重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
頤鳴堂中醫診所康涵菁中醫師指出,中藥減重的重點在於加速代謝、調整體質、平衡飲食。只要掌握三大原則,即可讓減重過程更輕鬆,且大幅降低復胖風險。
蛋白質是構成肌肉與維持基礎代謝的關鍵營養素。中醫師莊可鈞強調,許多素食者雖使用豆類蛋白代替肉類,但植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不完全,不易被人體充分利用。
若減重期間蛋白質攝取不足,不僅難以維持肌肉量,還可能導致代謝下降、脂肪囤積、體重停滯。因此,建議非素食者應優先選擇:
雞胸肉
魚肉
雞蛋
豆腐(作為輔助)
這些都是在中醫減重中低脂、高吸收率的優質蛋白質來源。
與西方「間歇性斷食」類似,中醫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飲食原則。莊可鈞醫師說明,人體代謝有其日夜節律,下午五點後進入能量儲存與休息期,此時若繼續攝取澱粉,容易轉化為脂肪囤積。
中醫建議的方式為:
早餐、中餐可適量攝取澱粉與蛋白質
下午五點後以蛋白質為主,不再吃澱粉
晚餐建議以青菜、蛋、魚肉等清淡蛋白質搭配
這種做法有助於穩定胰島素與血糖濃度,讓代謝維持在燃脂狀態,更容易達到瘦身效果。
康涵菁醫師建議減重者養成每日「拍攝食物照」的習慣,不僅能提升飲食意識,也有助於中醫師在診間更精準地分析飲食內容。
許多患者以為自己吃得清淡,實際上卻:
每餐後固定吃高糖分水果(如芒果、葡萄)
偏好油炸或滷味等高脂料理
無意識中攝取太多澱粉(如粉圓飲料、湯麵)
這些潛在熱量,往往才是減重卡關的主因。透過拍照與專業分析,能幫助患者釐清問題所在,進一步調整飲食內容與份量。
中醫減重不只是靠藥物抑制食慾或利水代謝,而是透過以下多層次機制:
中藥調理代謝與脾胃功能
改善痰濕、濕熱體質
促進腸胃蠕動,幫助排便與消化
提升能量利用效率
搭配上述三大飲食原則,能使減重過程更穩定、效果更持久,減少復胖風險。
減重不該只看數字下降,更要看體脂肪減少、代謝提升與生活習慣的養成。透過中醫師量身打造的療程,結合體質調理與飲食控制,即使不靠節食、不挨餓,也能在健康範圍內逐步達成理想體態。
若你也正受困於體重停滯或瘦身後復胖的問題,或許可以考慮中醫減重療程,用更溫和且有效率的方式,找回健康與自信。
#中醫減重 #168飲食法 #拍照飲食紀錄 #不復胖瘦身法 #動物性蛋白質減肥 #中醫調體質 #代謝提升 #減肥卡關怎麼辦 #中藥減重療程 #健康減重法 #澱粉控制 #中醫減肥案例 #減脂不減肌 #中醫師推薦 #減重飲食原則 #體脂肪下降 #自然瘦身 #健脾去濕 #瘦身成功案例 #免節食瘦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