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腳怎麼辦?】中醫去濕5大方法,遠離濕熱煩惱,腳部健康無憂!

#香港腳 #濕氣 #中醫調理 #清熱解毒 #薏仁湯 #足癬 #健康保健 #中醫養生

夏天濕熱,腳汗多、腳臭成為不少人煩惱,特別是黴菌滋生引發的香港腳(足癬),常見水泡、角質化、腳趾間脫皮等症狀,甚至腳臭難耐。吳宛容中醫師指出,治療香港腳的關鍵在於去濕,透過內服去濕湯飲與外洗劑,能有效改善腳部健康。

香港腳與濕氣的關係 香港腳多因黴菌感染引起,尤其在夏季濕熱環境中更容易發作。根據中醫理論,濕熱型體質的人特別容易罹患香港腳,體內濕氣過重,脾胃運化功能差,濕氣堆積在體內,轉化成濕熱之邪,最終導致皮膚病。

常見的香港腳症狀

  1. 水泡型:腳底出現水泡,刺癢且易破。

  2. 糜爛型:腳趾間皮膚紅腫,滲水甚至潰爛。

  3. 角質化型:腳底皮膚增厚,無癢感但脫皮明顯。

  4. 脫皮型:趾縫及腳底乾裂脫皮,有時伴隨輕微癢感。

中醫認為 「足癬」(香港腳)之類的皮膚病,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,卻與內在臟腑失衡息息相關,治「濕」是核心。

中醫去濕抗菌內服與外洗雙管齊下

中醫治療香港腳,去濕是重點,可選擇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茶飲與健脾利濕的湯品:

  1. 清熱解毒金銀花茶

  2. 材料:金銀花3錢、生甘草3錢。

    做法:1000c.c水煮15-20分鐘後放涼飲用,有助抗菌去濕。

  3. 健脾利濕薏仁湯

  4. 材料:薏仁半斤、蒼朮3錢、茯苓3錢、牛膝2錢、黃柏2錢。

    做法:中藥材水煮15分鐘取汁,合薏仁放入電鍋煮熟。

    健脾利濕薏仁湯。
  5. 足部外洗方

  6. 材料:苦參、白蘚皮、馬齒莧、車前草各一兩,蒼朮、黃柏各5錢。

    做法:加2000c.c.水煮20分鐘,溫熱浸泡患足20~30分鐘,每日1-2劑,連泡7天效果佳。

    潮濕悶熱的日子,要保持足部乾燥、清潔,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,鞋子要通風透氣,保持鞋內乾燥。

防香港腳5大日常習慣

  1. 避免刺激性食物:少吃辛辣、油炸及高濕熱食物,如花生和酒。

  2. 穿純棉吸汗襪:保持足部乾燥,鞋子通風透氣。

  3. 鞋襪分開洗滌:避免交叉感染。

  4. 不赤腳踩地:公共場所如游泳池,應穿防水拖鞋。

  5. 勤洗手:接觸患處後徹底洗手,避免真菌擴散。

結語

中醫去濕調養,遠離香港腳困擾 香港腳易反覆發作,治療要從去濕入手,結合內服和外洗,並配合良好生活習慣。若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,建議尋求專業中醫診治,針對性調理更有效。



作者:吳宛容中醫師

來源:By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