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期肛門痛,不僅是普通經痛,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訊!中醫師吳宛容提醒,當月經來潮出現肛門疼痛、骨盆腔痛等症狀,應特別注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。
#子宮內膜異位症 #經痛 #肛門疼痛 #中醫調理 #女性健康 #健康保健 #婦科疾病 #經期保健
經期肛門痛,不僅是普通經痛,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訊!中醫師吳宛容提醒,當月經來潮出現肛門疼痛、骨盆腔痛等症狀,應特別注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。
子宮內膜正常情況下僅在子宮內增生,隨生理週期變化。但當子宮內膜細胞異位到子宮外部,如卵巢、腹腔或直腸,則可能引發經痛、肛門痛等問題。異位在卵巢會形成「巧克力囊腫」,而異位到子宮肌肉層則形成「子宮肌腺症」。
經痛:經期前或經期中,出現劇烈腹痛。
腹瀉:異位組織影響腸道,導致經期腹瀉或便祕。
經期不規則:經血量多或經期延長超過7天。
排便疼痛:異位至直腸引起排便困難或疼痛。
骨盆腔疼痛:經常性骨盆腔充血及發炎。
肛門疼痛:子宮後方異位病灶靠近直腸,經期肛門刺痛明顯。
性交疼痛:異位組織靠近陰道或骨盆腔,導致性行為不適。
不孕:異位組織影響卵巢功能,增加不孕風險。
中醫將子宮內膜異位症歸為「濕熱」症狀,重點在清熱利濕、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。常用方劑如少腹逐瘀湯、澤蘭及益母草等,對緩解骨盆腔發炎及改善血循效果良好。針灸治療以「八髎穴」為主,有助於舒緩肛門疼痛。
補品:如四物湯、八珍湯等,容易助長濕熱。
雌激素食物:如山藥、蜂王乳,攝取過量恐加重病情。
高油脂食物:紅肉、燒烤易引發發炎。
抽菸飲酒:影響血循環,加劇疼痛症狀。
材料:艾葉3g、肉桂2g、益母草5g、紅棗5顆。
方法: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,濾渣飲用。
作用:溫經活血、疏通氣血,改善經痛及瘀血問題。
中醫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 透過中醫療法及飲食調整,能有效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症狀及避免復發。若疼痛嚴重,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評估與治療。
作者:吳宛容中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