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清明節 #養生 #中醫 #感冒 #過敏 #風邪 #清明養生 #寒食節 #健康保健
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通常在陽曆4月5日左右,民俗習慣包括掃墓、踏青。因為清明與寒食節時間相近,掃墓、吃潤餅、郊遊踏青等活動逐漸合併,形成現今的清明節。清明節天氣潮濕且多風,容易引發感冒、過敏等健康問題,因此清明節養生格外重要。
清明節常見健康問題 清明時節,清氣上升,氣候多雨潮濕,容易讓人體積聚過多濕氣,誘發過敏性鼻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濕疹、關節痠痛、精神疲倦及頭暈腦脹等症狀。中醫認為「風為百病之長」,特別是在春季多風的清明節期間,容易出現風邪入侵,引發感冒、瘡疹及皮膚病等問題。
風邪入侵的原因及症狀 清明節時,人體毛孔打開,但陽氣尚未充足,抵禦外邪的能力較弱。風邪乘虛而入,容易引發高燒、怕風、自汗及肌肉關節疼痛等感冒症狀,若未及時處理,還可能轉變為風寒濕引起的外感頭痛,甚至加重頭皮血管收縮及微循環障礙,提升頭痛發作頻率。
注意保暖,隨時加衣 外出掃墓、踏青時,建議攜帶輕薄外套、圍巾及口罩,避免風寒入侵造成感冒或頭痛。隨時增減衣物是防護的關鍵。
熱敷舒緩,減輕不適 建議常熱敷頸部,放鬆肌肉,減少頸椎壓力。同時熱敷鼻部可促進血液循環,搭配腹式呼吸增強耐受性,有助於緩解鼻過敏。
多曬太陽,疏通經絡 外出踏青時,適當曬背以提升陽氣,幫助體內循環及去除濕寒。陽光中的遠紅外線有助疏通背部經絡,加強免疫力及防病效果。
喝辛夷去風茶,通鼻散寒 材料:辛夷花3錢、川芎2錢、白芷2錢、生薑3片。 做法:將材料洗淨後裝入過濾袋,加800cc水,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20分鐘即可。 功效:辛夷袪風寒、川芎通鼻竅、白芷加生薑發汗散寒,適合在清明節喝以驅散風濕、通利鼻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