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失智症 #中醫養生 #認知退化 #腦部健康 #中醫治療 #穴位按摩 #食療茶飲 #養生方法 #健康保健
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嚴重,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.99%,逐年攀升。當家有失智長者,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影響。面對認知功能退化問題,中醫治療或許能提供另一種改善方法。
中醫看失智症:陰陽兩虛型與氣滯血瘀型 中醫師吳宛容表示,失智症屬於影響腦部活性的神經認知障礙,早期症狀多為記憶力減退、情緒波動及社交功能下降。中醫認為,失智症可分為「陰陽兩虛型」及「氣滯血瘀型」,主要影響臟腑為心和腎。
腎為先天之本,腎藏精,精生髓,與基因及生理機能密切相關;心藏神、主神明,與腦部活動密切相連。因此,隨著年齡增長,氣血虛衰、腎虛精虧會導致腦髓空虛,氣虛血瘀則使腦絡阻滯,進而引發失智症。
位置:頭頂中央,沿兩耳尖直上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。
按壓法:每日按壓10-15分鐘,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,改善記憶退化。
四神聰穴
位置: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處,共4個穴位。
按壓法:與百會穴同步按壓,每日10-15分鐘,增強氣血流動。
合谷穴
位置:拇指與食指交界處,第1-2掌骨間。
按壓法:每日按壓10-15分鐘,幫助氣血運行至頭面部,提升腦部供血。
足三里穴
位置: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下3寸,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。
按壓法:每日按壓10-15分鐘,有助脾胃氣機運行,改善四肢氣血循環。
材料:黃耆10g、黨參5g、川芎3g、枸杞5g
做法:將材料加300cc熱水,悶泡30分鐘後溫服,藥材可反覆沖泡。
效用:提升氣血循環,增強腦部灌流,有助延緩認知退化。
中醫師建議,透過運動維持認知活性,八段錦及太極功操能調節呼吸、促進腦部循環。同時,透過特定動作記憶喚醒腦部功能,降低失智風險。
中醫緩解失智症結語 失智症非不可逆,但透過中醫針灸、按摩及食療輔助,可以緩解病程發展。家庭照護者可結合日常穴位按摩及護腦運動,幫助長者穩定情緒、減少認知退化。
來源:作者:黃慧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