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宛容中醫師(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 2022-2-6
35歲女性平時生活作息規律,但是只要一到連假熬夜或是吃太飽時腸胃脹氣時,常感覺胸悶,心臟不舒服的現象,且偶而有不規則跳動的情況,嚴重時還常伴隨眩暈的形況,前往心臟內科,心電圖檢查沒有任何異狀查不出原因,隨即尋求中醫師的建議,中醫師認為雖然患者自覺是胸口心臟處不舒服,但是其實問題根源在於腸胃,給予中藥與針灸治療並告誡其生活習慣,不舒服的症狀就幾乎消失。
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這是胃部疾病影響到心臟功能的病症,因為具體症狀多發生在胸部,剛開始是身體機能的問題,還未到器官實質上的問題,所以患者常常感覺心悸,胸悶,去心臟內科檢查卻是常常檢查不出來,這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腸胃。
患者常常伴隨腹部飽脹、打嗝困難造成的胃脹氣,往上壓迫到心臟,造成心臟不適,但由於心臟症狀比較明顯,很少有人會在看醫生時主動提起其他徵兆,導致誤診率非常高,這類的問題在年節時暴飲暴食後非常容易發生。
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當嚴重到心電圖出現異常,代表這種問題由功能型的消化障礙,轉變成比較嚴重的實質上的器官病症,這種形況跟冠心病的症狀非常相似,通常稱為胃心症候群。
胃心症候群在症狀表現上,與冠心病的心電圖類似,都呈現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,但仔細探究原因,會發現心臟並沒有「自發性改變」,而是受到外力,也就是腸胃脹氣與胃酸逆流的影響較大,所以服用冠心病的用藥改善也不大;但是,用中藥一些消食化積如山楂、神曲、厚朴、枳實等協助患者打嗝或放屁,排除體內的空氣,減低胃酸分泌後,症狀馬上緩解,那就非常有可能是胃心症候群的前兆。
吳宛容中醫師解釋,過年過節常常飲食上跟原來生活作息有差異,美食當前時令人難以控制口慾,不小心吃得太撐的時候常會令人有種心律失常、心悸的感覺,加上熬夜睡眠睡眠不足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失衡,提高心律不整的可能性,所以有以下三招請民眾要特別注意。
經常吃太飽其實對心臟的衝擊很大,吃飽後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心臟不舒服的感覺,是因為胃部的消化功能不好,飲食後胃脹氣,將橫膈往上頂,限縮了肺部呼吸擴張的空間,從而導致胸悶、心悸等不適症狀,所以產氣的食物如豆類、包心菜、洋蔥、花椰菜、甘藍菜、青椒、茄子、馬鈴薯、地瓜、芋頭、玉米、香蕉、麵包、柑橘類水果、柚子、甜點都要適量而為。
為改善心肺循環,防止胃心症候群發作,必須充分睡眠,才能消除身體的疲勞,睡眠不僅能讓身心休息,也可讓腸胃消化機能穩定。一般來說,每天需要7~8小時的睡眠。然而有時候現實情況不允許我們有7~8小時的睡眠,而且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同。7~8小時的睡眠的確很理想,但更重要的是維持睡眠的品質與效率。為了善待心臟,請努力維持睡眠的品質與效率。
許多人心悸胸悶腹脹,是因時要調味過度或是烤辣炸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過多所致,減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。巧妙減鹽,避免重口味的飲食。不僅料理的調味要淡一些,醃製食品、滷菜、火腿等鹽分較多的加工食品也要適量,以往飲食偏重口味的人,或許會覺得減鹽的料理「少了些什麼」,然而只要習慣,就能享受食材原本的味道,也可見健康康過個好年。
【吳宛容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經歷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、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、市立中興醫院主治醫師
專長:中醫兒科、過敏體質調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