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火氣只想到苦茶退火?


賴睿昕中醫師(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2021-8-5

文章引至     早安健康



台灣屬於濕熱氣候,加上許多人的飲食喜歡選擇燒烤煎炸的烹調方式,若又時常熬夜,就很容易造成火氣上炎。首先,民眾可以藉由以下常見的火氣大症狀,來評估自己中了幾項,是否屬於上火體質。



口腔:

口乾舌燥、口破舌破、口臭、咽喉腫痛、牙齦浮腫、牙齦滲血


頭面:

頭部脹痛、眼睛充血、眼屎變多、長痘痘、耳鳴、流鼻血、痔瘡


身體:

煩躁易怒、入睡困難、便祕、潮熱盜汗



中醫在對付火氣方面很有一套,在治療之必須先評估患者的火氣是實火還是虛火,並且判斷火氣是在哪個臟腑表現,再去治療會療效更佳。正常人體中本來就會有提供身體機能運作的生理之火,一旦五臟六腑中的火失去平衡,才會出現相對應的熱症。像是長期情緒壓力大,鬱積化熱,則容易以肝火、心火來表現。



若是長期飲食不節制,愛吃辛辣或飲酒,蒸腐化熱,則容易以胃火為主,而肝、心、胃火以實火較為常見,相對而言,經常熬夜、過度虛勞者,會進一步陰虛化熱,則以腎火為主,此種便屬虛火。



而若是遭受風熱感冒、風寒感冒久而不癒或是秋燥化火,則以肺火為表現,實火或虛火都有可能。此外,現代理論認為,虛火也可看待為一種體內的慢性發炎,因此像是罹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癌症化放療後的病人,若出現火氣大的症狀,多會以處理虛火的方式去做治療。



普羅大眾認為利用青草茶或苦茶來降火氣的方式,其實是較適合用在實火的病人,且當症狀緩解後就該停止,否則長期使用下可能會損傷脾胃功能。虛火的病人更是不適合使用,一旦使用苦寒降火法會耗損正氣,都還沒消除到火氣,反而會先導致食慾不振,脹氣腹瀉等消化問題產生。虛火的患者需要利用滋陰涼補的方式來退火,同樣也是中病即止。



經合格醫師分析體質後,民眾可以自行在家按壓以下穴道及搭配簡單容易準備的食材茶飲,幫助降火氣。不過任何清火氣的食療都不建議久服,一旦火氣消除,就需停止服用。


肝火旺—太衝穴+菊花茶


太衝穴:

為肝經的俞穴,可平肝清熱。位於足部大拇指及第二指趾縫間,向上一個指頭寬的凹陷處。


菊花茶:

菊花具有清肝降火,清利頭目的作用。可準備10-15朵菊花,清水稍微洗淨後,用沸水沖泡後倒掉汁液,再次注入沸水浸泡10分鐘左即可飲用。


心火旺—少府穴+蓮子心水


少府穴:

為心經的滎穴,可清心瀉火。位於掌心側第四第五掌骨之間,將拳頭握起,小指指頭對應處。


蓮子心茶:

準備2-3g的蓮子心及2-3片甘草,用沸水沖泡後燜蓋五分鐘後即可飲用。蓮子心可清心安神,甘草除了能緩和苦味以外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。


胃火旺—內庭穴+秋葵涼拌豆腐


內庭穴:

為胃經的滎穴,能清胃消積。位於足背第二第三指縫間,趾蹼緣後凹陷處。


秋葵涼拌豆腐:

秋葵富含黏液,可滋陰顧胃,而豆腐在製作過程中會使用到石膏,石膏有清胃降火的作用。將秋葵洗淨後水煮放涼,去除蒂頭並切段,置於切塊豆腐上方,並淋上些許醬油調味即可食用。


腎火旺—太谿穴+枸杞白木耳湯


太谿穴:

為腎經的原穴,可滋腎降火。位於足內踝與阿基里斯肌腱間的凹窩。


枸杞白木耳湯:

枸杞能滋補肝腎,搭配白木耳能更加強滋陰效果。將一朵新鮮白木耳洗淨後撕成片狀,放入一小把枸杞以及足以蓋過白木耳的水量,開火煮沸後轉小火燜煮半小時後,可再加入些微冰糖調味以及開水調配濃稠度。


肺火旺—尺澤穴+羅漢果茶


尺澤穴:

為肺經的合穴,能清泄肺熱。


羅漢果茶:

羅漢果性涼,可清熱潤肺。將一顆羅漢果去殼搗碎,倒入適量熱水浸泡5-10分鐘後,即可飲用。



消火氣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釜底抽薪,去除會造成助長火氣的因素,像是避免過多蔥薑蒜辣的調味或是燒烤煎炸的烹調方式,盡量不食用容易上火的水果如芒果、龍眼、荔枝等,也不要隨意進補免得火上加油。



相反地,可適度攝取水梨、西瓜、綠豆、薏仁、蘿蔔,蓮藕、絲瓜等偏寒涼的食物,幫助降火。同時也要記得調整作息少熬夜,多喝水促進火氣代謝,並且適時運動或大笑來紓解情緒壓力,才不會為自己身體埋下「火種」。


 

【賴睿昕醫師小檔案】
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/睿鳴堂中醫診所醫師

經歷: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、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、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
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