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防疫心悸胸悶,恐心肌梗塞


吳宛容中醫師(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 2021-7-8

文章引至   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

 


這一段防疫期間,天氣炎熱,不少人感覺心悸、胸悶,卻不敢到醫院看醫師。其實,不是只有冬天心血管才會鬧脾氣,夏天氣溫升高,人體血管跟著擴張,血流量比平時增加,會使心臟負擔變大,小心出現心悸、心律不整,甚至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等病兆,千萬別輕忽!中醫師提醒,夏天不妨多吃一些「酸性」、「補氣」食物,以減輕心臟負擔。



中醫一直有「春養肝、夏調心,秋養肺,冬養腎」四季養生學說;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在一年四季中,夏天是屬火的,人的心火也最旺,這是「養心」的關鍵時期。中醫理論的「心」與西醫解剖的「心」不盡相同,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,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,以及外在表現精神狀態。


    夏天高溫飆汗,心臟負荷大 ,可導致心悸、失眠  

 

為什麼夏天也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呢?夏天天氣溫度升高,人體血管擴張,血流量比平時增加,心臟負擔變大,再加上夏天流汗,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,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,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。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,夏季天氣炎熱,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;但經常大汗淋漓,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。汗為「心之液」,出汗過多,不僅會耗津傷血,還能傷及心陽,導致氣血兩傷、心失所養,出現心悸、疲倦、乏力、失眠、口渴等症狀。所以,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「養心」。


1名50歲林小姐,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,時常覺得心悸、胸悶、口渴且淺眠多夢;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,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。於是前來中醫就診,中醫處方益氣生津、斂陰止汗的「生脈飲」加減兩周後,多汗、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,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。


夏天天氣溫度升高,人體血管擴張,血流量比平時增加,心臟負擔變大,再加上夏天流汗,
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,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,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。

中醫師表示,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,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、胸中不適、驚慌不安。


在「生脈飲」當中,人參補氣、麥門冬養陰;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,就是把流汗過多,造成體液的損失、耗損的元氣拉回來,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。


    中醫看天熱「心悸」分4證型  


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,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、胸中不適、驚慌不安。以下可分成4種證型:



1.「心氣不足」:


覺得疲勞且無力,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,容易失眠多夢、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,此體質病患天熱就大汗淋漓,進而造成氣陰兩虛。常用的中藥以炙甘草湯、生脈飲為主。



2.「心血不足」:


會出現心悸怔忡,覺得頭暈目眩,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色淡,心神不定,坐臥不安,睡得少但夢很多。常用中藥如歸脾湯、甘麥大棗湯。



3.「血瘀氣滯」:


胸痛較明顯,感覺像是針刺或絞痛,疼痛的部位固定,不會到處轉移,嘴唇指甲青紫色,流汗多加上飲水量不足更易引發胸悶痛心悸,方用血府逐瘀湯、大黃蟅蟲丸等。



4.「痰濁閉阻」:


痰多又口苦,會心悸、胸悶,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,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,也會噁心嘔吐,失眠且多夢,飲食偏肥膩厚味。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等。


夏天天氣溼熱,非常容易出汗,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,傷津耗氣。
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,例如:檸檬、烏梅、山楂,得以收斂、防止出汗,生津解渴。

    中醫建議:夏天多吃「酸性」、「補氣」食物,減輕心臟負擔  


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夏天天氣溼熱,非常容易出汗,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,傷津耗氣。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,例如:檸檬、烏梅、山楂,得以收斂、防止出汗,生津解渴。



【山楂荷葉茶】


材料:

山楂1.5錢、荷葉1.5錢,冰糖少許。


做法:

沖入沸水500c.c.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。


效果:

山楂能夠開胃消食、活血化瘀;荷葉消暑清熱利水。


另外,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,如「生脈飲」,其中西洋參可補元氣滋津液、麥冬可清心除煩、五味子則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。



【生脈飲】


材料:

將西洋參5片、麥冬3錢、五味子1.5錢。


做法:

加入熱水1000c.c.沖泡後即可飲用。


 

【吳宛容醫師小檔案】
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
經歷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、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、市立中興醫院主治醫師

專長:中醫兒科、過敏體質調理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