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新冠疫情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態,如同雲霄飛車牽引民眾的心情,雖然疫情並沒有消減的跡象,倒也是提高民眾施打的意願,除了接種順序、廠牌保護力,副作用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,不少民眾在完針前後會上網分享紀錄,其中一名上班族更是坦言痛到2天無法上班。
一般來說可以透過止痛藥來減緩疫苗的副作用,近日也掀起疫苗施打前,先服用普拿疼「超前佈署」預防不適感,但專家並不建議,應待接種後有不舒服症狀再使用;此外,有些人對西藥可能不太適應,或不太適合頻繁服用,對此中醫師也自有一套舒緩不適的方法。
根據疾管署資料,目前國際上較為流通的AZ疫苗、BNT疫苗、莫德納疫苗,雖然產製方式與保護力數據略有差異,但副作用種類大同小異、僅有發生比例不同,且疫苗副作用會隨著個人體質出現強弱、症狀不一的反應,包括:
普拿疼是接種疫苗後,多數人想到的舒緩止痛藥,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曾表示,他在接受疫苗接種作業後的當晚,出現體溫偏高、畏寒、疲倦感等症狀,隔天仍有微微發燒的跡象,服用普拿疼之後,狀況逐漸好轉。
景升診所院長邱正宏醫師近日在YouTube頻道中呼籲施打疫苗的重要性,也表示自己為了舒緩疫苗的不適所先預備的藥物:普拿疼、非類固醇解熱止痛藥,也分享針完之後,副作用的發作進程,從輕微噁心到畏寒、頭痛、微燒,早午各吃一顆止痛藥、休息後,體能就完全恢復。
或許是搭上這陣子疫苗接種熱潮,不少民眾紛紛前往藥局購買普拿疼,甚至有些人看到許多已經施打疫苗的人,所分享的副作用經歷,已經產生預期反應,乾脆「先吃再打」來降低不適症狀發生的機率。對此,藥師沈采穎表示,根據過去B肝疫苗的實驗,預防性投藥有可能影響接種後抗體的產生,張上淳也指出,真的不太舒服的話,再服用普拿疼舒緩,若是想事先減低副作用的反應,睡眠充足及適度補充維生素C就好。
此外,近日也有傳聞指出普拿疼會減弱疫苗的效果,事實上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實證該說法,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鄭鈞文表示,年齡、有無慢性疾病、免疫功能不全者等,比較是影響疫苗效用的因子。
具有藥師背景的中醫師周宗翰則表示,不舒服時口服適量的普拿疼,確實有緩解症狀的作用,但肝功能不良、肝指數偏高、酗酒者就不太適合在短時間內吃太多顆普拿疼,而當疫苗引起發燒等反應的話,上述這族群或不習慣吃西藥的朋友,其實也可以透過中醫中藥來緩解不適。
周宗翰醫師表示,在專業中醫師的診斷下,麻杏石甘湯、桂枝湯、葛根湯等可以幫助患者避免反覆低燒的情況,此外,服用藿香正氣散與芍藥甘草湯,有助緩解疫苗接種後腸胃不舒服如腹脹的症狀。不過周醫師提醒,傷寒方劑依然要經由專業醫師診斷、調整之下才能取得藥方。
中醫師莊雅惠近期也在節目《聚焦2.0》中,分享緩解疫苗副作用的方式,因為施打部位通常也會有痠痛的感覺,莊雅惠建議可以塗抹紫雲膏舒緩,此外,她在接種疫苗之前,就會先吃1包感冒中藥粉,而工作場所為高風險區的醫院,為了避免感染的風險,也會添加點紫蘇、薄荷抵抗病毒;打完疫苗後再增加服用中藥粉的次數,連續兩天各八包,並加入單參、三七加強,隔天中午症狀好轉許多。
此外,中醫師張維鈞也指出,蒜頭與洋蔥也是預防疫苗副作用的好幫手,兩食材都具有抑制血小板凝結的功能,可以預防AZ疫苗可能產生血栓的狀況。
【周宗翰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經歷: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、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、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