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過敏皮膚癢都是濕氣太大惹禍?


吳宛容中醫師(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 2021-5-4

文章引至    華人健康網    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

 


梅雨季報到!溫差大且經常下雨,中午熱到汗流浹背,一下子又下場大雨引來涼意陣陣,許多人開始出現鼻過敏、皮膚癢的症狀,在臨床上更常與鼻竇炎反覆交替發作,還會影響學習、工作及社交活動,不可輕忽!有一說:「鼻過敏、皮膚癢都是濕氣太大惹的禍,所以必需先除濕氣」,是真的嗎?來聽聽中醫師怎麼說。



吳宛容中醫師解釋,由於梅雨季節天氣不穩定,寒、濕、熱邪容易入侵人體,一旦邪氣入體又無法有效排出,使邪氣積於肌表,就有可能導致皮膚紅疹、搔癢、起水泡等症狀發生。尤其,平時就喜歡吃一些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食物,脾胃運化本就不佳,體內熱氣重的朋友,如果又因為天氣熱,忍不住喝冰飲、吃冰品、甜食,更容易脾胃感受寒濕,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,使身體內蘊藏濕氣,於是就容易產生鼻過敏、皮膚癢的症狀。


    中醫「攻補兼施」來治療身體的溼,改善鼻子與皮膚過敏症狀  

 

中醫將過敏性鼻炎原因歸類為內、外兩個層面,內因多以臟腑功能失調(肺、脾兩臟虛損)為主,與先天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;外因則多由季節交替、溫濕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侵襲鼻竅所致。這也正是中醫在處理鼻過敏與皮膚癢時,特別著重內在臟腑功能治療,以及外界因素消除兩方向。


中醫認為,濕、熱是惡化皮膚病的主因,跟體質及環境有關。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以濕、熱及五臟六腑為經緯軸線,是中醫治療梅雨季過敏的特色。濕常常是氣候影響,熱則是熬夜、吃太多辛辣物,或本身有代謝問題如糖尿病、甲狀腺亢進,或更年期熱潮紅等體質偏熱性狀況。中醫認為,強化本身臟腑功能,讓水液代謝順暢、不滯留體內,就能改善鼻子與皮膚的過敏症狀。


中醫「攻補兼施」來治療身體的溼,改善鼻子與皮膚過敏症狀。

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,患者往往一早起床,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、鼻水流不停。


從水液代謝過程來看,身體的淋巴系統將水液推動至全身;脾主濕,可以把水液運輸代謝散布至全身;肺主皮毛,掌管水道暢通與毛孔的開闔、汗液的蒸散,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通常脾與肺影響水分的調節,是比較適合調整體質的切入點,如果身體調節水分的能力不佳,常常是脾氣與肺氣虛的關係。中醫脾肺雙補,趕走濕氣與離過敏,以下是針對肺氣虛、脾氣虛的人調理方式建議:



【肺氣虛】


肺主氣,開竅於鼻,肺氣虛則易受風寒乘虛入侵。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,患者往往一早起床,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、鼻水流不停,而且經常容易感冒,且平常走路或爬樓梯,可能就容易喘促無力。中醫治療這類患者多以「補氣固表、祛散風寒」為主,此類患者平時可多飲用「補肺氣茶飲」:黃耆3錢、麥門冬3錢、五味子1錢,用1000cc水煮滾後小火煮15分鐘,放涼後飲用。



【脾氣虛】


中醫的「脾」,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,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,平日飲食可能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,而影響氣血生化,不能上傳水穀精微到肺,致使肺氣偏虛,且影響水液代謝,體內濕氣重。過敏發作時鼻塞鼻脹明顯、鼻涕清稀,而且量特別多。此外,也常容易腹瀉、腹脹、常覺頭昏腦筋不清楚,若是兒童患者還可能合併長不高、長不胖等問題。中醫常以「補氣健脾、祛濕化痰」來治療此類患者。平時可多服用「健脾去濕氣」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。


平時可多服用「健脾去濕氣」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。


【瘦肉四神湯】


食材:

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各一兩、薏仁一兩半、酌量瘦肉片(依喜好程度添加)、鹽(少量)。


作法:

1.薏仁、芡實、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。

2.瘦肉片燙熟備用。

3.將茯苓、芡實、山藥、薏仁、蓮子放入水中,燉煮 1 個小時。

4.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、加適量的鹽調味。



此外,冰冷飲料或食物吃太多,會傷害脾胃消化功能;或壓力大造成身體虛火,就會阻礙水分排出,引起皮膚搔癢、反覆發作,這其實是一種發炎反應,中醫常常使用清熱利濕藥來改善。清熱藥物多為草藥類,如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。利濕則以澤瀉、茯苓、車前子為主。


避免寒涼飲食、作息少熬夜、多運動,有助改善過敏症狀


天氣越來越溫暖,吃冰真過癮,但對過敏患者,可就會加劇鼻部不舒服、噴嚏不斷、鼻水不止。中醫的脾肺是掌管正氣的產生及水分循環代謝重要角色,外在寒冷飲食會影響脾肺功能,造成濕氣堆積、抵抗力下降,如遇風寒濕冷環境,更加重脾肺寒濕程度,而形成抵抗力低下狀態,讓過敏症狀更趨嚴重。



吳宛容中醫師建議,過敏患者在飲食上要盡量避免生冷水果、冰品、寒涼性飲料;且作息上要減少熬夜且多運動以增加免疫力,如此才能有效改善過敏症狀。


 

【吳宛容醫師小檔案】
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
經歷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、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、市立中興醫院主治醫師

專長:中醫兒科、過敏體質調理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