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宛容中醫師(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 2021-3-19
女性在停經後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,因為缺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,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,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,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,使得骨骼變脆、變弱,就是所謂的「骨質疏鬆症」。
很多人都說骨質疏鬆是個隱形殺手,無聲無息就讓骨質不斷流失,等到跌倒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,其實注意生活上的小症狀,就可以檢視是否自己有骨鬆,最常見的就是腰痠背痛,也可表現為全身性的骨頭或關節疼痛(髖、膝、腕)。
一開始,疼痛容易發生在從靜止狀態轉為運動狀態時(如:早上起床);當較長時間採取同一姿勢,疼痛會加重,休息則緩解。嚴重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部容易疲勞,疼痛常持續存在,但是針灸後就會緩解,當骨質疏鬆經過數年,脊椎受到壓縮,會使脊柱前傾、背屈加重,造成駝背。駝背越嚴重,腰背痛也會越明顯,下肢容易伴隨疼痛嚴重時萎縮無力,身高也會變稍微矮一點,這常常是骨質疏鬆症伴隨的症狀。
中醫稱骨質疏鬆為「骨萎」,由於腎主骨,因此骨萎除了與腎氣衰竭有關,一般人往往有個錯誤的迷思,以為面對骨質疏鬆問題,只要不斷補鈣就好,但是往往越補越大洞,吃了過多的鈣片反而有可能將鈣從身體骨頭中萃取出來,甚至造成腎結石的風險,建議在補鈣的前提下,更重要的是補充膠質還有養成充足的腎氣。
膠質可以把骨質留住,讓骨頭同時富含韌性與彈性,腎為先天之本,補足腎氣對於骨質的穩定有非常大的幫助,中醫常常使用龜鹿二仙膠、杜仲、續段、骨碎補、肉蓯蓉、熟地黃、大補精髓,加上補脾胃氣血的四物湯、四君子湯讓食物裡面的鈣質吸收更穩定,有效的改善骨質疏鬆症。
平時均衡飲食,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。吃天然食物補充鈣質,曬太陽製造維生素D。可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,如乳製品、芝麻、小魚乾、豆腐、深綠色蔬菜、枸杞;另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,如蛋黃、沙丁魚,搭配多曬太陽,對骨頭也有幫助。
膠質也是攝取的重點之一,如雞腳、豬腳、蹄筋、花膠都是膠質豐富的食材及藥材,它們除了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,也有助於美容養顏。
更年期的女性更要多吃大豆、味噌、月見草、山藥、黃豆、毛豆、豌豆、四季豆、地瓜、花椰菜、芹菜及菇蕈類,這些食物裡面富含植物雌激素,對於延緩骨質的流失有幫助。
平時多多從事負重運動,強化骨骼,例如:健走、慢跑、跳繩、伏地挺身、舉啞鈴(雙手拿約0.5~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的罐頭或砂包代替,但必須是握得牢的)等。
杜仲5錢、枸杞3錢、紹興酒20g、醬油30g、鹽適量、糖適量
1.杜仲與枸杞加1000cc熬成濃藥汁約200cc,加入紹興酒、醬油、鹽、糖攪拌成醬汁。
2.將豬蹄350g炒至變色,加水2000c.c,放入上述醬汁,小火慢燉約90分鐘入味即可。
杜仲有溫補脾腎,強壯筋骨的效果,枸杞健脾益腎,加上豬蹄補充膠質,可以有效的將食物裡的鈣保存起來。
【吳宛容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經歷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、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、市立中興醫院主治醫師
專長:中醫兒科、過敏體質調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