賴睿昕中醫師(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)|2021-1-16
文章引至 Heho健康網 文/林以璿 圖/蘇鈺婷
台灣有許多傳統療法,在早年看醫師不方便的時候,成為家中必備的治療手段。其中「左手香」就被視為退燒、消炎的聖品。不過中醫師提醒,野外採的左手香不確定是否被污染,所以如果要自己使用,要儘量避免口服。
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,左手香非常容易培植,是以前農家處處可見的原因,它有強烈的氣味,又稱為「到手香」、「過手香」,左手香其實不算是中醫常使用的中藥,反而是歸類為台灣青草藥。
那麼,現代人還可以自行使用左手香嗎?賴睿昕中醫師分析:「左手香葉片確實可消除體內發炎,但是我卻不建議民眾自行使用,像許多中藥草一樣,我們在購買時可能要注意一下,它的來源是不是乾淨?從那裡採的?有沒有用農藥或化學肥料?」
賴睿昕中醫師表示,大部份的專業生產者已經習慣用化學的方式來栽培作物,讓作物迅速成長。「這樣種出來的藥草,會不會影響他的效果,我們使用在沖煮時會不會安心這些都是要注意的,所以建議左手香如果要使用以外用為佳。」
賴睿昕中醫師指出,坊間有人說左手香可以退燒,也聽說有人用來治療肝病,那就更不建議了,以現在肺炎疫情的情況,發燒一定要知道原因,要尋求正規的醫療,千萬不可以使用偏方退燒。
一般的發燒,其實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,中醫觀點認為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,也是一種免疫反應,每用一次退燒藥退燒,無疑是一場對自體免疫的挑戰。因此除了肺炎、腦炎、腦膜炎或其他40℃以上惡性高熱症,通常不建議利用西藥或點滴快速退燒。
賴睿昕中醫師表示,中醫在治療疾病的方式常常使用「汗、吐、下」三法,幫助體內病毒和細菌的排除,而身體自然而然的退燒,可以有效避免體溫反覆性升高,不過嘔吐退燒的方式看起來較難受,通常不被一般民眾採用,目前臨床較少用。
而發汗與瀉下退燒法則較常被中醫師採用,中醫對於發燒的處置 通常以患者感覺舒適為主。在中醫的觀點裡,人之所以會發燒,就是因為身上的陽氣與外界寒氣互相抗爭,才會產生熱。發到熱宣洩掉,燒當然也就退了。
因此退燒的重點不在於吃退燒藥或使用冰枕立刻降溫,而是該用什麼方法讓人體自然洩熱,「內有所需,必外有所求,身體自然會告訴你有哪些需要。發燒是好事情,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,大量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,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;而病症嚴重的患者,最怕的就是沒燒,代表身體正邪抗爭的能力已經沒有了,才是最令人擔心的。
熱性發燒,患者通常覺得很熱、冒汗、喉嚨痛、出現黃痰,這時要想辦法洩熱,可以減少衣物、保持室內通風,室溫以攝氏26度左右最好,多喝溫水增加排尿與排汗,藉著排出水分帶走體內熱度。
中醫常使用桑菊飲、銀翹散來治療,這類型的發燒使用西醫的退燒藥效果也很好。而寒氣閉於內引起的發燒患者卻是感覺畏寒,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傷寒,這時則要注重保暖,多穿衣服、蓋棉被、喝熱水、吃熱稀飯維持體力,千萬不要使用冰枕、散熱貼片等物理退燒作法,以免讓患者的能量消耗更快。
【賴睿昕醫師小檔案】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/睿鳴堂中醫診所醫師
經歷: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、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、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