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濕氣大害天旋地轉,眩暈發作!



康涵菁中醫師|2020-12-22

文章引至華人健康網   【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】 


冬天氣溫下滑,許多人紛紛出現一起床,感覺頭暈目眩,甚至天旋地轉站不穩等不適症狀。經過診斷為眩暈症,此為常見冬病,如果輕忽治療,可能有導致中風的風險。中醫對於眩暈症的調理治療,會先評估眩暈是屬於實證或虛證,再去判斷歸為風、火、痰、瘀、虛的哪一類型。冬季最常出現的眩暈是風寒型與寒濕型,其中對於寒濕型的治療,除了溫灸腹部,也推荐喝肉桂薑茶飲祛濕。

 

冬天眩暈求診病患增多,注意極端節食、低血壓容易誘發


康涵菁中醫師表示,每到冬天,因眩暈症求診的病患不少,分析原因可能是有的人在冬天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,擔心肥胖甩不掉,所以選擇透過節制飲食,以控制體重。如果採用適當的控制飲食熱量攝取方法,基本上應該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但是,如果選擇極端的節食方法減重,就有可能引發不良的狀況發生,例如,經常出現頭暈、四肢無力等現象。



此外,也有的人每遇到冬天氣溫下降,就容易出現疲倦、頭暈等症狀,小心可能是「低血壓」造成的症狀,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等併發症。臨床醫學認為成人手臂收縮壓低於90mmHg,或舒張壓低於60mmHg,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。低收縮壓的主要徵狀包括頭昏、耳鳴、臉色蒼白及全身無力,再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或昏厥,甚至癲癇等情況。

 

 中醫治療眩暈從多面向切入,治標與調理體質同時兼顧  

 

康涵菁中醫師表示,在門診曾收治過1位中年男性,他在工作時常需要走動,越是忙碌時,眩暈越容易會發作。發作時服用西藥可暫時緩解,但停藥之後又會復發,前來就診時,會先施以針灸,幫他將身體紊亂的氣機先調順,之後開立疏肝理氣及通竅的藥物。



經過服用一週後,病人眩暈的次數就從每天發作1次,變成一週發作1-2次,之後續服兩個多月的中藥,方向改為補脾益氣,眩暈便未再發生,停藥後也都維持穩定不再發作。由上述例子可知,中醫對於眩暈,其實是可以從多種面向切入,並且有很多方式可以讓治標與調理體質同時兼顧。

 

冬季最常出現的眩暈是:風寒型與寒濕型  


中醫是如何看待眩暈問題呢?根據古籍《黃帝內經》中便已經對於暈眩有多種描述及名稱,像是「頭眩」、「掉眩」、「眩冒」、「目眩」等。現代中醫臨床會先評估其眩暈是實證或虛證,再去判斷屬於風、寒、火、痰、瘀、虛的哪一類型?



康涵菁中醫師表示,一般來說,冬季最常出現的眩暈是風寒型與寒濕型:



風寒型:


風寒型是由於冬天常吹冷風,可能出現在經常騎機車、在外奔波或是頭頸部沒有做好保暖的族群,寒主收引,使得頭頸部的肌肉、血管收縮,氣血無法上榮頭面,導致眩暈發生。可能同時伴隨著頭痛、肩頸僵硬、流鼻水咳嗽等症狀。



寒濕型:


寒濕型則是由於冬季下雨多,外界濕氣高,對比春夏陽氣較為減弱,若又喝水過量,或是過食精緻澱粉與甜食,便可能導致體內水濕代謝速度變慢,進而讓濕氣影響清陽的升發,產生眩暈之症,同時還可能會有嗜睡、腹瀉、皮膚濕疹等不適症狀。



兩者治療方式不同,風寒型需祛風散寒,可藉由針刺的方式迅速將風寒趕走,也可用湯藥從內而外的調養。寒濕型則需溫陽祛溼,可選用艾灸的方式去溫脾腎之陽,以助濕氣的排除。



風寒型治療:


臨床對於風寒型的眩暈,可針刺風池穴及風府穴,此二穴可祛風解表、清利頭目,另外搭配荊防敗毒散酌加葛根、桂枝等藥物,可迅速解除風寒,活絡頭部氣血。



食補方面則建議風寒型眩暈可飲用蔥白薑粥,蔥白和生薑皆屬辛溫,可發汗解表,祛風散寒,不僅材料取的容易,煮法也簡單,適合在輕微受風寒尚未引發成眩暈的時期預防性食用。



【蔥白薑粥】:


材料:

白米50g、切段蔥白10g、生薑3-4片。


做法:

先將生米浸泡500c.c.的清水半小時,倒入鍋中大火煮,煮滾後轉小火慢煮,不定時攪拌避免沾鍋,煮至米心軟後加入蔥白與生薑,續煮10分鐘,即可關火食用。



寒濕型治療:


對於寒濕型的治療,則是多會開立真武湯類的方劑,搭配溫灸腹部,選用具有溫陽效果的氣海穴、關元穴以及能夠代謝水濕的天樞穴、水分穴,可補足陽氣,向上溫煦頭部,改善因寒濕而凝滯的氣血循環。



寒濕型眩暈則可試試沖泡肉桂薑茶飲用,肉桂溫陽,配合生薑可溫散水氣,達到溫陽利濕的作用,除了止暈以外,還能止瀉止嘔,迅速溫暖身體及四肢。



【肉桂薑茶飲】:


材料:

紅茶茶包一包、肉桂粉1-2匙、生薑絲適量。


做法:

將沖泡好的紅茶加入肉桂粉後攪拌,再放入薑絲燜熱3-5分鐘後即可飲用。


 

【康涵菁醫師小檔案】

現職:翰鳴堂中醫診所/睿鳴堂中醫診所

經歷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、韓國慶熙大學韓醫學


 

了解更多鳴堂特色

 
.

貼心提醒

·依健保局規定,看診需要本人到現場就診
·初診患者只可電話預約,複診患者歡迎使用網路或電話預約,若當診過號需等待3人後看診
·若您要申請「勞保職業傷病」與「診斷證明書」請於掛號時通知櫃台人員並於看診前告知醫師
·診所提供之收據請妥善保管,遺失恕不補發
·需針灸的朋友請注意,就診時請儘量勿穿連身褲襪、緊身褲與洋裝,適宜的裝扮為寬鬆褲管
·請珍惜藥材的可貴,務必將該次藥粉吃完後再來拿藥喔
.

聯絡電話
翰鳴堂:02-2559-8539
睿鳴堂:02-2391-9396
頤鳴堂:02-2719-9339

診所位置
翰鳴堂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83巷6號
睿鳴堂: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0-3號
頤鳴堂: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446號

診所資訊

.
.

為提供高品質的治療,有時就診會需時間等候,如因此造成您的困擾還請多多包容見諒!
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