賴睿昕中醫師|2019-06-19
子宮肌瘤、更年期一咳嗽就漏尿
中醫:3大常見尿失禁藥膳調理
妳是否曾經有大笑、咳嗽、打噴嚏,或跑步時尿液不自主流出的尷尬情況?就連明星Ella陳嘉樺,日前也在臉書爆料自生產完後,飽受尿失禁折磨。有頻尿、尿急、漏尿等尿失禁困擾,是女性難以啟齒,且常常發生的症狀,尤其會因為壓力、肥胖、子宮肌瘤腹壓增加、更年期停經後陰道萎縮、神經調節出問題等誘發。中醫師表示,有3種常見尿失禁的情況,各有不同適合調理的藥膳,並且建議多練習深呼吸,就能揮別尿失禁苦惱!
尿失禁的產生原因非常多,包含因為子宮肌瘤引起長期腹壓的增加,或是更年期停經後因為荷爾蒙不足,則尿道及陰道組織因此萎縮,或自然產後骨盆腔肌肉及肌膜鬆弛或斷裂,或因慢性咳嗽、長期便祕、長期從事勞動、搬重物導致膀胱與尿道口括約肌鬆弛等,都是造成尿失禁的原因。
漏尿、尿失禁均屬於中醫「遺溺」範疇,《素問•宣明五氣論》:「膀胱不約為遺溺」、「水泉不藏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」;《靈樞•本輸》:「三焦者,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癃閉,虛則遺溺,遺溺則補之,癃閉則瀉之」等諸多古籍記載,均敘述尿液的生成與排泄,乃人體水液代謝之重要一環。漏尿病位雖在於膀胱與尿道,但與身體臟腑肺脾腎三臟與三焦水道的調節異常有關,導致膀胱固攝能力下降,發生頻尿、尿急、漏尿等尷尬狀況發生。
中醫師賴睿昕表示,中醫治療尿失禁,會因身體的狀態做不同的調整,尤其有3種狀況可能會發生頻尿、尿急、漏尿等尿失禁問題,例如: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,或神經的調節出問題,或因為精神緊張所致。以下詳細分析:
中醫治療尿失禁,會因身體的狀態做不同的調整,尤其有3種狀況可能會發生頻尿、尿急、漏尿等尿失禁問題。
因為壓力突然增高,導致漏尿,如運動、咳嗽、大笑、舉重物、跑步時會產生,主要原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,通常發生在多產婦、停經後婦女身上。
★狀況1:
如果是因為壓力突然增高,導致漏尿,如運動、咳嗽、大笑、舉重物、跑步時會產生,主要原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,通常發生在多產婦、停經後、肥胖,以及曾接受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。
【改善方法】:
這時中醫多以補氣升提的中藥來調理,例如:補中益氣湯、補陽還伍湯等,裡面含大量黃耆的方劑治療。大劑量的黃耆,對於臟腑的升提有很大的幫助,再建議搭配凱格爾運動(又稱骨盆底肌肉運動),目的在於藉著伸展骨盆底的恥骨尾骨肌,來增強肌肉張力。
做法一,是把手指頭放進陰道內,如果感覺到有被手指被擠壓往上提的感覺,並且同時不能用腿部、臀部、腹部的力量。另一個方法,可以想像自己在憋尿,或避免放屁時的用力方式,包括快速收縮(1至2秒)與持續收縮(5秒以上),放鬆的時間最少要等同於收縮的時間,並且在3個姿勢下(躺,坐,站)進行快速及持續的收縮訓練,每組動做5次收縮放鬆的循環。可以早上做30次、晚上做30次。藉由重複縮放部分的骨盆底肌肉,幫助有尿失禁、陰道脫垂的女性,或產後婦女的膀胱、尿道等器官不再下墜,恢復原來解剖位置,改善漏尿的情形。
★狀況2:
如果是強烈尿意突然發生,導致來不及憋住,而造成尿液滲漏,通常與神經的調節出問題有關,常見於腦中風患者,或老化,以及糖尿病的患者,通常是因為疾病導致神經病變,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,導致患者膀胱變大、缺乏收縮力,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,而繼續儲尿。
中醫認為,有這些症狀屬於腎虛辯證為大宗,通常會使用溫腎補虛、固本培元、固攝止遺如桑螵蛸散、濟生腎氣丸、縮泉丸等搭配頭皮針,以及耳豆去調節神經傳導,讓膀胱恢復正常功能。
【改善方法】:
建議這類型的朋友不要刻意憋尿,但也不要感覺稍有尿意,就馬上上廁所。在避免尿路感染的情況下,慢慢培養膀胱的有效容積。並且要少喝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,例如茶、咖啡、可樂等,避免刺激膀胱。還有要避免冷飲及吃生冷蔬果,例如:白蘿蔔、大白菜、冬瓜、苦瓜、小黃瓜等瓜類蔬菜,以及西瓜、水梨、葡萄柚、哈密瓜與水蜜桃等寒性水果,以免腎虛的情況更加嚴重。
★狀況3:
當精神緊張,或是情緒起伏過大,這時膀胱不服從大腦指揮,發生不隨意或過度收縮而引起。導致頻尿、漏尿,西醫常稱之為膀胱過動症。正常膀胱最多可儲存500毫升尿液,當尿液累積到200毫升,就有想解尿的感覺;但是當情緒緊張時,往往尿液不到100毫升,就有想小解的感覺,超過150毫升,就感到非排尿不可。
【改善方法】:
中醫師賴睿昕表示,中醫認為屬於肝氣鬱結導致尿頻、漏尿,中醫常用四逆散、甘麥大棗湯、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來調肝理氣。中醫認為,「氣」可調節膀胱尿液的儲藏與排泄,且氣的疏泄與肝膽的生理機能、情緒有關,若肝膽氣機疏泄太過,或肝血不足,就容易緊張焦慮,引起神經調控失常而導致頻尿;氣的疏泄不足,則會讓小便排出不順暢。
這時建議平常可以多多練習深呼吸,來達到放鬆,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,以延長排尿時間;如廁時要放輕鬆、不要急著離開,讓膀胱有足夠時間把尿液排淨,平時多保持心情愉快,不要過度焦慮,放慢生活步調,適當的放鬆能減緩症狀。